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作者以接近不惑的年龄迎来了迟到的青春,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一切都仿佛正在开始,要在哲学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也是在此期间,在周国平的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
《周国平伤口精选》全书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时期。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往往受与透视相反的原理支配,他会发现,幼时再小的事也显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显得比较 小。第一部所写皆儿时细小记忆,但是,童年无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 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旁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很可能对本人性格的 形成发生过重大作用。第二部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较多篇幅回忆了郭世英,因为他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奠定的。如果读者想知道一个具有强烈精神本能的人是如何度过在农村的长期寂寞岁月的,也许可以在第三部中找到答案。第四部的时间跨度最大,篇幅却较小,笔调显得有些匆促。我对此的辩解是,许多事情正处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尚缺乏回忆所需的必要距离。不过,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在这里有了基本的归宿,因而我在这一部分中比 较集中地表达了我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成熟认识。
只有一个人生悲观・执著・超脱诗人的执著和超脱幸福的悖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女性拯救人类哲学与随感录人与书之间困惑与坦然寻救智慧的人生在义与利之外性爱五题旅+游=旅游?艺术・技术・魔术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爱书家的乐趣今天我活着《今天我活着》序没有目的旅行等的滋味人生寓言一 告别遗体的队伍二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三 幸福的西绪弗斯四 诗人的花园五 抉择六 生命的得失七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八 白兔和月亮九 小公务员的死十 执迷者悟孔子的洒脱人生贵在行胸臆父亲的死平淡的境界家失去的岁月男人眼中的女人自我二重奏探究存在之谜守望的距离习惯于失去明光村落里的往事何必温馨沉默学导言永远未完成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爱情不风流心疼这个家救世和自救康德、胡塞尔和职称消费=享受?……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南极无新闻近年新作附录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