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力丹,男,国家二级教授(文科最高级别),1951年2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l-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工作。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17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500多篇等等。另外,独编著6本、合著、合编的书十几种。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数据库(CS SCI)的统计数据,1998-2005年发表文章95篇。200l-2005年被引用的篇数125篇,被引用篇次189次(排除自引),两个数据均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得分520分,居第一位。
有没有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陈力丹所著的《新闻理论十讲》应该是出色的一种。《新闻理论十讲》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教材。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结构和体例的创新。本书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其次,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本书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再次,表达和传播的创新。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新闻理论十讲》适合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说,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目 录写在前面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一、 新闻≠宣传二、 新闻≠舆论三、 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四、 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五、 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六、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七、 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八、 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九、 新闻的特性第二讲 新闻价值一、 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二、 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三、 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四、 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五、 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六、 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七、 几个问题的讨论第三讲 新闻真实一、 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二、 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三、 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四、 传媒对科学的误读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一、 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二、 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三、 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四、 我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五、 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六、 新闻表现立场与客观报道是否存在矛盾七、 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一、 一种泛化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二、 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三、 关于传媒的四大基本职能四、 从传媒与经济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五、 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第六讲 新闻出版自由一、 宗教裁判所和世俗王权的书报检查制度二、 18世纪两个载入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宪法性文献三、 19世纪关于言论自由的文献——《论自由》四、 20世纪以来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五、 国际上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件六、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论讨论第七讲 新闻法一、 区分“法制”与“法治”二、 世界上的两大法系三、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四、 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五、 新闻法的基本理念和应有的内容六、 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七、 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一、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二、 我国职业新闻从业者道德意识现状三、 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四、 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五、 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规范的16种现象六、 新闻职责忠诚的两个金字塔模式第九讲 宣传学一、 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二、 宣传的几个特点三、 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四、 宣传伦理第十讲 舆论学一、 舆论概念的历史和定义二、 舆论的八要素三、 舆论的形成过程四、 舆论监督
写在前面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二、新闻≠舆论三、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四、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五、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八、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九、新闻的特性第二讲 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六、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七、几个问题的讨论第三讲 新闻真实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二、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第六讲 新闻出版自由第七讲 新闻法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第九讲 宣传学第十讲 舆论学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