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纪的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概念上的准备。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第一部分 生命是什么.前言序言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1 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2 统计物理学 结构上的根本差别3 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4 为什么原子是如此之小5 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6 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7 它们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8 第二个例子(布朗行动,扩散)9 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10 n律第二章 遗传机制1 经典物理学家那些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2 遗传的密码本(染色体)3 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个体生长4 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梁色体是被复制的5 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与合).6 单倍体个体7 减数分裂的突出性质8 交换,特性的定位9 基因的最大尺度10 小的数量11 持久性第三章 突皮1 “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2 它们生育同样的后代,即它们是完全地遗传下来了3 定位,隐性和显性4 介绍一些术语5 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6 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7 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8 x射线诱发的突变9 第一定律,突变是个单一性事件10 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1.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2.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3.量子论一不连续状态一量子跃迁4.分子5.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6.数学的插曲7.第一个修正8.第二个修正第五章 对德尔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1.遗传物质的一般图像2.图像的独特性3.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4.物质的不同的“态”5.真正重要的区别6.非周期性的固体7.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丰富内容8.与实验事实作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9.自然选择基因的稳定性10.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11.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12.x射线是如何诱发突变的13.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率14.回复突变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1.一个从模型得出的值得注意的普遍结论2.由序导出序3.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4.以“负熵”为生5.熵是什么6.熵的统计学意义7.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组织第七章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1.在有机体中可能有的新定律2.生物学状况的评述3.物理学状况的综述4.明显的对比5.产生序的两种方式6.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7.钟的运动8.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9.能斯特定理10.摆钟实际上可看做在绝对零度下工作11.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后记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第二部分 意识和物质第一章 意识的物质基础1.问题2.一个尝试性的答案3.伦理观第二章 了解未来1.生物发展的死路2.达尔文主义的明显的悲观情绪3.行为影响选择4.伪拉马克主义5.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6.智力进化的危险第三章 客观性原则第四章 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第六章 感知的奥秘自传译后记..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