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 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 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 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前言第一章 “起跑线”“E学生”如果回到5岁以前自由的天地回忆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流放地新“开复定理”我也有一种恐惧感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天才是教育出来的新发现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灾难发生之后不要小看自己亚勤话题一句话影响一生历史性的时刻你的潜力远远超过的想象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自信的力量自信是什么?新发现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深蓝”是怎样炼成的开窍做最好的“你自己”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排队的文化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我不在乎总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学什么专业过坎的制度“中国黑客”新发现第四章 爸爸和妈妈离家时刻父亲的遗产儿子的价值慈父严母难演的角色“期望值”应当说的话和不应当说的话严格好?宽松好?我的孩子在想什么与一个美国父亲的对话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信任的力量鸿沟旧式父母和新式父母第五章 大脑的成长刘策学画“神经树”脑子是可以被塑造成一种形态的两个大脑悟性惊人的一致课外时问我们喜欢做什么用你的左手让大脑冲破牢笼新发现第六章 学习是一种态度智力的折扣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大脑开放指数:怎样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大脑主动指数主动和被动大不一样为什么学习越好的孩子主动性越差做一个主动的人浪子回头没有什么比“态度”更重要的了有时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姐姐和妹妹把整个人生当作一次长跑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第七章 情商时代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从“D学生”到“E学生”信念在前边引导着他幸福是相对的“出国梦”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一名”友谊的力量高中同学的来信建立目标的过程“少年班”情商的力量“电梯演讲“你为什么不说话优秀的代价你别看我是个好学生,其实我不快乐新发现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关于“人品第几”的辩论给中国副总理写封信大师风范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师共性可遇不可求力量的源泉我喜欢数学,因为喜欢那个老师“神奇小子”的苦恼“清华太老了”我为什么不做院长新发现结束语救救我们的孩子附录一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被浪费了,真可惜——与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的对话附录二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副院长张宏江和沈向洋的对话附录三听听孩子的呐喊——本书读者与作者的书信摘登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