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平,学者、写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作品《世界大串联》、《中国的眸子》、《子午线上的大乌》、《井冈山,沉思的哲人》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以及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首奖等。
作者在充分消化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有关史实的前提下,从日本以情报立国这一国策入手,用汪洋自肆的笔调,纵横捭阖的气局,重点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情报观念、渊源、机构、组织、学校,以及对情报人员的培养、训练、活动、罪行等情况,做了全面、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与描述。
开篇 的话 忧患,一种思维方式1 当西邻大谈“崛起”之时2 求知欲,索取欲3 日本四年,英国八百年4 想不“崛起”都难第一章 日本情报战的源流5 孙子、忍者及阴阳师6 从丰臣秀吉到德川幕府7 明治时代的情报活动第二章 像水浸染一般席卷中国8 不怀好意的窥探9 “日本志士的梁山泊”10 东亚同文书院11 残碑无声,却扣人心弦第三章 赶到阿穆尔河的那一边12 陆军省的妥协13 “明石机关”14 “青木机关”15 处处有“阿菊”16 海军出动了第四章 高粱根上的百脚蜈蚣17 “早晨八点钟的男子”18 “东方劳伦斯”19 从口袋里滚出几个炒栗子20 留西柯夫的震荡第五章 最有力的掠夺者却出身贫贱21 “国中之国”22 陆军中野学校23 登户研究所24 “帝力于我何有哉?”25 “帝国之花”考26 邻家大叔,邻家兄弟第六章 睡觉也须睁开一只眼睛27 戴了白手套的海军28 初战美利坚29 “东风,雨……”30 误差在百分之二十以内第七章 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情报战31 “一亿人能压碎宝石”32 某种精神镜像33 暗杀斯大林第八章 “判断力”的消失34 纵横合围的“套牢”35 “拉姆扎”小组36 共军百团给予的“苦痛经验”37 “海军甲事件”38 “缩小”与“扩张”第九章 一把新剑正凛凛出炉39 老麦克为之热泪盈眶40 从核桃壳里砸出来的民主社会41 小泉,日本的“当代武士”第十章 一场无形的战争42 日本人“从天而降”43 要紧处,决不幼稚44 也有两手,两手都很硬45 一副人生化了的高感度天线第十一章 并非题外话46 中国人对世界的“误读”47 人与非人?君子与小人?48 使用“爱国主义”得十分小心49 莫非一种共同的宿命?尾声 不愿是熊主要参考书(篇、馆)目后记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