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翔平,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刘翔平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对于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有深入研究。尤其对于如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改变人的消极情绪非常关注。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30部。《北京晚报》、《参考消息》、《北京日报》等刊物上介绍过他的有关研究成果。他还为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总裁班,国家司局级干部培训班,招商银行、深发展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公司、国家电网、中海油、中国农业银行、一汽集团等单位及全国的教师、大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学专题讲座数百场。
《自尊有毒》内容简介:自尊是自己营造的一种幻觉,还是现有社会关系和过往人生经验的叠加?自尊心强好吗?——高自尊者信心满满,但有时扭曲了现实;低自尊者总有“别人”这个无法逾越的对手,也会在被刺痛中爆发。好面子,爱比较,遇事容易想不开,是部分国人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现象不是简单的放不放得下,能不能看空的问题,而是有其内心的生成、作用和运作机制,甚至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疾病。本书针对国人的心理之痛,将中国人的自尊问题讲得明白透彻,阐述人们的高自尊和低自尊,稳定的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等诸多问题。消除了人们在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种种纠结和误区,并且提供了自我疗愈的方法。自尊既塑造了人们,又操控着人们;小酌是美酒,过之则为毒药。如无必要,勿轻言自尊;与其强调自尊,不如关注内心平衡与自我成长。显示更多显示更少
序 言 他人很重要 /VII第一章 我们时代的自尊障碍低自尊障碍:总看到负面因素 /006有条件自尊障碍:过分追求成功 /008虚假高自尊障碍:身陷与他人、与环境的冲突中 /012自尊的悖论:拥有自尊的人不需要自尊 /015第二章 什么是自尊自我意识不等于自我知识 /021自我评价不等于自尊 /025自尊的五个内涵 /026自尊让我们感觉积极的自己 /029自尊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032自信、安全感、爱与信任 /037测测你的自尊水平 /041第三章 自尊的种子扎根在安全依恋的沃土自我肯定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045安全依恋型的心理最健康 /049安全依恋减少自我抬高和夸大 /055安全依恋减少社会认知偏差 /059安全依恋与成长的需要 /064从进化论视角看自尊 /071安全依恋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074第四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挫折面前的高自尊和低自尊 /078自我反省是救生索也是毒药 /082只有低自尊者才向下比 /084不评价自我,也不评价他人和世界 /089第五章 低自尊者并不消极,而是不够积极低自尊者其实总想“优秀” /099适当高估自我,才是心理健康的王道 /101低自尊者的解药:梦想,投入,品味 /112第六章 对批评和拒绝敏感的低自尊者失败后可以遗憾,不要觉得可耻 /1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vs 患得患失 /123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124为什么失败那么可怕 /127第七章 未尽的愿望:低自尊对动机与需要的损害动机的冲突:渴望成功又不相信自己 /135表里不一的痛苦与危害 /138选择高目标还是低目标 /141为何有人会“吃得了苦,享不了福”? /143第八章 自尊与人际关系过度防御、无力信任的低自尊者 /149低自尊者交往模式的形成 /151低自尊者人际交往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 /153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尊 /156第九章 自尊与抑郁有条件和不稳定自尊易导致抑郁 /162消极认知与抑郁症 /164低自尊并非抑郁症的病因 /166有抑郁症的人既消极也积极 /170抑郁者通过贬低他人维护自尊 /176抑郁的现实主义 /177抑郁者需要学会增进积极心理 /178第十章 有条件与无条件的自尊高自尊的好处与坏处 /186低自尊的好处 /189有条件自尊者西塞罗与无条件自尊者恺撒 /192家庭教育需要无条件的爱 /197自尊≠ /199回归本心 /202第十一章 虚假高自尊虚假高自尊叫作自恋 /208让虚假高自尊显形的内隐自尊 /211虚假高自尊与自尊的不稳定性 /213逆反素质 /215第十二章 告别自尊致命的自尊游戏 /219追求高自尊是陷阱 /222追求高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毒药 /226聆听内心,爱上不完美 /228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