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牛棚杂忆》,是作者亲历"文化大革命"的纪实文章,本次所收以排印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年)为底本,核以手稿本(中国言实...

犹太人与犹太教

犹太人与犹太教

作者诺曼·所罗门(Norman Solomon) 牛津大学讲师,牛津大学希伯来与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研究主攻领域:犹太神学与哲学、《塔木德》。已出版著作包括《犹太教与世界宗教》(1991)、《分析运动》(1993)、《犹太教历史辞典》(2006)、《亚伯拉罕的孩子》(2006)等。序言作者傅有德 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士...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作 者Jonathan Barnes 日内瓦大学古代哲学教授。著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等,编有《亚里士多德全集:牛津英译修订版》、《剑桥亚里士多德指南》、《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怀疑主义概述》等。序言作者顾 肃 知名学者,南京大学哲学与法学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哈佛大学法学院人文...

全球化面面观

全球化面面观

Manfred B. Steger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化的理论与意识形态、比较政治学、比较社会学、非暴力理论和国际政治。近期的著述有《全球化:新市场意识形态》、《甘地的抉择:非暴力原则和国家主义力量》、《暴力及其他:跨学科读本》及《追寻进化的社会主义:都...

印度哲学祛魅

印度哲学祛魅

《印度哲学祛魅》力图阐明印度思想中事实上具有强烈的理性传统。从印度哲学活动的最初阶段开始,休·汉密尔顿叙述哲学辩论如何发展、演进为众多的思想流派,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通过突出印度哲学的关键特征。作者描述了印度的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各种方式解释现实世界的本质。

叔本華

叔本華

作者簡介賈納韋(Christopher Janaway)2005年起任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學院哲學教授。曾任教於悉尼大學以及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近年來致力於對叔本華、尼采及美學的研究。已出版著作《超越無私:讀尼采的系譜學》、《叔本華》、《叔本華哲學中的自我與世界》、《關於卓越的意象:柏拉圖的藝術批評》等。譯者簡介龍江專業譯者 德...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

作者罗伯特•J.C.扬 纽约大学朱利叶斯•西尔弗英文和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殖民的欲望:文化、理论和种族的混杂》(1995)、《后殖民主义:历史的导引》(2001)等。序言作者王宁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福特杰出学者讲座访问教授,伊利诺伊...

哲学的思与惑

哲学的思与惑

作者[英国]爱德华•克雷格 剑桥大学奈特布里奇哲学教授,丘吉尔学院研究员。曾任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著有《神的心灵与人的成果》(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知识和自然状态》(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序言作者徐友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

基督教神学

基督教神学

David F. Ford剑桥大学神学钦定讲座教授。已出版作品包括:《〈欢呼颂〉:赞颂的神学》(与丹尼尔•哈迪合著)、《〈哥林多后书〉中的意义与真实》(与弗朗西斯•扬合著)、《当代神学家:20世纪基督教神学导论》(编)、《生命的形态》、《自我与拯救:接受转化》等。 不论是对宗教信徒还是非信徒,本书都为他们提供了对当代神学核心...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