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贲 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学做“精明的公民”》(即将出版)等。
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出现危机的年代。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并不是一个高深的宗教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在经营着的一份副业。本书中,徐贲通过对一个个热点事件的深入观察,用充满理性之美的文字,批判了文化教育、公共说理、政治社会等领域那些非理性、不自由的伪信仰,并指出怀疑的时代所需要的信仰,最重要的不是信什么,而是你的信仰是否以自由为灵魂。从徐贲的笔下,流淌出的是理性之美。读徐贲的文章,您是否和我一样,突然感受到那种久违了,而又一直在期待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序:怀疑的时代需要自由的信仰第一部分 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力量1 4.23世界阅读日有感2 少年公民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3 “学习工农兵”的神话和教训4 干部赴美国政府部门能学什么5 选拔人才与社会公正6 监狱是用“国学”重塑灵魂的地方吗7 “唱歌”是一种什么样的国民教育8没文化的超级人工智能电脑“沃森”9动用校规的处罚太严厉吗?10人是要脸的动物11不要粗暴禁止青少年的感情12让孩子慢慢长大13 1.0版本的大学生德育教育14笑话、幽默和公共话语15如果大学不发文凭16美国学生不热衷坐办公室17 我们可以从奥运期待什么18警句格言的引述问题19 笔记产生不了学问20教孩子一点技能以外的东西21美国“富二代”的价值观22从“狼爸育才”看惩罚式教育23 “舌尖上的中国”和饮食禁忌24文化是怎样一种教育力量第二部分 拒绝在肮脏的歪理之河里沉沦1拒绝在肮脏的歪理之河里沉沦2 作家集体抄书是耻辱,不是荣誉3媒体与政治的危险携手4正面陈述有助于有效沟通5你能把“看法”证明成“事实”吗6不要让“网骂”变成“破口大骂”7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8 再谈“微博”与“说理”9 古代的“微博”10网络说理要从“变温和”开始11 人为什么会上当受骗12 抗议与说理13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14公共话语中的“纳粹法则”和“红、黑法则”15“好人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疾病16 “好人吃亏”和“好人不吃亏”17 政治好人雷锋18国民教育不能只用来培养顺民19谁有资格当教授20有利可图的“有机知识分子”21中国文科的厄运与责任22 信任是一种怎样的“有所不疑”23 “无效宣传”和三种假话24 警惕“非人化”背后的敌意第三部分 人道是一种社会价值1 “人道”是一种社会价值2 不算啃老的“啃老族”3 不贫困的贫困亚裔美国人4 宽容的限度5 稀土和棉花糖6 美国人如何感受本·拉登之死7 让生者安居 让死者安宁8 死刑监察官为何反对死刑9 动物保护不要掺杂民族主义情绪10 9.11十周年之际的“美国问题”11 外来价值有那么可怕吗12战争罪行与人性的黑暗13 保护动物也是爱护人类14 奥巴马和鱼翅汤15残忍的想象16自杀救援是一项社会责任17人为什么害怕诅咒18 大学之门不应对失足青年关闭19穿上学位服的时刻20“孝”的教育21沃尔玛有理由行贿吗22岁末的死者追怀第四部分 迷惘者的信仰与共识1 我们也曾经是迷惘的一代2 政治身份不等于政治信仰3 非理性不能产生真信仰4 政治“千禧主义”的信仰魔力5 美国人如何测试个人政治信念6 群众社会里的政治信念7幸福是感觉,更是价值观8 没有信仰的政治人物令人害怕9 敬神和求神10末日预言与不幸福11 软实力和价值观12“理性”与“信仰”,所争为何13 公民社会中无神论者的“理性集会”14社会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15什么是“共识”的理性话语16 人为什么会在内心觉得羞耻17 中国人拜偶像的心灵危机18拜偶像无信仰与人的堕落19 裸体雕像与“身心皆美”20 “物欲奴化”的病根21中国特色的“修辞学”22 如何对世界说“这就是中国”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