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朝明,日本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旗下的研究机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连续近10年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
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为何会那样严重和漫长?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都困惑着经济学家们的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现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将解明美国大萧条称之为依旧无法触及的“宏观经济学圣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过证明在传统对策明显失效的同时,一个处于后泡沫期的经济体将会陷入长期衰退,最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决定性的线索。《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一书主张每个经济体都可分为两个状态;普通(阳)态(此时的私营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和后泡沫(阴)态(此时的私营企业要么埋头于自身债务最小化,要么陷于补救病态资产债务表的泥沼之中)。尽管传统经济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处于阳态时的经济现象,但是当试图解释诸如“流动性陷阱”这类典型阴态现象时则显得力有不逮。对于阴和阳这两个状态之间的辨别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政策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卓有成效,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截然相反。事实上,这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自凯恩斯的时代以来就一直缺失的重要基础。这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不仅解明了美国大萧条与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时也为包括正身陷次债危机之中的美国在内的,那些正在与后泡沫期经济衰退进行斗争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编辑推荐对伯南克和克鲁格曼说不!伯南克、克鲁格曼的救市药方是力挽狂澜还是推波助澜?也许,本书的作者——辜朝明: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应对之道!辜朝明的理论不仪颠覆性地解析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大衰退的根源,更在全球喧嚣的救市声中提出了可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而对未来的经济,他也做出了极富智慧的预见。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灾难好像才刚刚拉开序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为宏观经济学提供自凯恩斯时代以来就一直缺失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挑战了现代经济学的诸多基本概念;第一本为全球经济危机提供全新分析视角和解决办法的著作。1、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曾经叱咤世界金融舞台风云的五大投行转瞬间不复存在。源于美国的这场金融灾难进而趁势席卷全球,自上世纪初的大萧条以来的近一个世纪里,世界经济还从来未出现过目前这样的惊恐和混乱。2、灾难好像才刚刚拉开序幕。这场灾难现在看来似乎还仅仅只是刚刚拉开序幕。这场风暴将最终如何演变,将把我们的未来引入怎样的困境,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3、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八十年前爆发的那场同样也是发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它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灾难,同时更为希特勒上台,德日军国化铺平了道路,并最终将世界拖入世界大战的深渊。八十年后,现在发生的这场金融风暴是否也会给世界带来相同的恶果?虽然我们现在尚不敢妄言,但是伴随着金融风暴的扩大,我们已经既看到了美俄这样的传统对手之间对立的急速加剧,也可以看到像英国那样,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毫不犹豫地与昨天还是盟友的冰岛反目成仇,动用反恐法案予以制裁。4、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美国总统布什日前非常露骨地要求所有世界其它国家都要与美国“同赴国难”,不可在这场危机中寻求独善其身。这对于诸如像中国这样,本来与次贷危机的产生毫无瓜葛的众多国家来说,与其说是要求,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要挟。中国能走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吗?美国会让中国独善其身吗?5、出路在哪里?这场风暴将会如何演变?我们的世界将何去何从?而我们自身又该做怎样的抉择?在当前的这片混沌之中,很幸运的是,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运作参照的座标,这就是辜朝明先生的这本大作《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
导读致谢前言第一章 日本经济衰退一、结构问题与银行问题无法解释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1.日本的经济复苏并非源于结构改革2.针对供给方的结构问题3.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4.日本的经济复苏并非由于银行问题得到解决5.日本的经历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贷紧缩完全相反二、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1.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的资产负债表衰退2.资产价格的暴跌引发企业资产负债表问题3.日本企业集体转向负债最小化4.经济泡沫的破灭摧毁了1500万亿日元的财富5.借贷不足导致经济陷入颓势6.日本企业的需求下滑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三、财政支出支撑日本经济1.为什么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却没有减少2.财政刺激支撑了日本经济3.防止危机的人无法成为英雄4.政府对存款的担保也有助于化解危机四、负债最小化与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表衰退无能为力2.货币政策在缺乏投资需求时将失灵3.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机理4.日本政府借贷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5.财政政策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效果6.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认同企业负债最小化7.德国曾面临同样的问题注释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一、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1.企业停止偿债2.日本企业已经修复它们的资产负债表3.资产负债表衰退: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的盲点4.悄无声息的资产负债表衰退5.银行在经济衰退的大部分时间都有积极的放贷意愿6.企业融资趋势显示真正的经济复苏即将开始7.正在积累金融资产的日本企业8.企业部门变成净投资者尚需时日二、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的税收收入1.过早的财政整顿引发了第二次经济倒退2.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已经意识到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3.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的税收收入4.亏损递延期限失效导致的税收收入增长是一个陷阱5.持续增长依赖于私营部门资金需求的复苏6.自由现金流的用途同样重要7.在2011年实现基本财政盈余的目标没有经济合理性8.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过多的财政刺激不足为虑三、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后的利率1.税收增长减少了预算赤字,并导致长期利率低迷2.预算赤字的减少抵消了私营部门资金需求的增加,并促进长期利率的稳定3.债务抵触综合征导致低利率4.利用消费税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的优点四、要求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显示了对经济衰退本质的无知1.定量宽松政策是21世纪最大的金融闹剧2.正是因为没有借贷需求才产生过剩准备金3.定量宽松政策的解除不等于金融紧缩政策4.紧缩不会影响金融市场5.整体物价稳定下的局部房地产价格上升6.小泉的改革对日本有益吗7.来自结构改革进程的教训注释第三章 美国大萧条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表衰退一、经济学家们为何忽视资产负债表衰退1.企业负债最小化:被长期遗忘的可能性2.作为借贷方现象的流动性陷阱3.独立货币政策的消亡4.恶性循环通货紧缩的原理二、作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美国大萧条1.关于美国大萧条的最新研究发现2.银行危机本身无法解释储蓄的减少3.“信贷紧缩”本身无法解释银行放贷的减少4.对于弗里德曼的批判5.流动性本身无法阻止银行危机和企业偿债6.将金本位当做罪魁祸首的观点同样也是误导7.政府借贷导致了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的复苏8.不仅是预算赤字,支出与税收也应该加以考虑9.过早的财政整顿导致了高失业率的持续10.财政刺激政策结束了经济衰退,化解了银行危机三、经济衰退的类型不止一种两种类型的经济衰退注释第四章 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的金融、汇率和财政政策一、非传统金融宽松政策的问题1.通胀目标制与价格水平目标制2.产品价格下跌无法解释企业行为向前瞻性的转变3.中央银行对于风险资产的购买4.直升机货币:比灾难更糟糕的效果5.普通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6.日本央行的国债购人7.资产负债表衰退和“无税国家”二、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的汇率政策1.贸易顺差国家没有政策选择的自由2.贸易逆差国家的正确选择三、必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经济体1.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繁荣不可或缺2.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关于财政乘数的问题3.银行问题并非导致日本衰退的原因4.为我们的后代选择一个恰当的负担5.日本在1996年曾经有过复苏的机会6.对于财政政策的偏见注释第五章 阴阳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一、泡沫、资产负债表衰退以及经济周期1.泡沫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循环2.“阴阳”经济周期二、在“阴”态阶段实行“阳”态政策的错误1.第一个任务:判断经济处于“阴”态还是“阳”态2.预算平衡的功与过3.超越盲目信仰三、凯恩斯和货币主义者们遗漏的东西凯恩斯革命的负遗产四、迈向经济学理论的大一统1.2003年的两个重大决定2.吸取日本的经验,为下一个经济泡沫做好准备3.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注释第六章 全球化的压力一、发达国家需要真正的改革1.日本当年的崛起也迫使西方国家进行过重要调整2.日本现在正处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处境3.欧美国家对来自日本挑战的两种反应4.在日本,悲观者远多于乐观者5.悲观情绪在2007年7月日本参议员选举中爆发6.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无法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伤害7.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8.真正的结构改革终将到来二、资本流动自由化和全球失衡1.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贸易失衡警告2.美国依存增长模式的转移3.美国的贸易和财政赤字之间并无关联4.美国当局对于美元和资本流入的观点已经有了重大改变5.利差交易削弱了中央银行的作用6.资本流动加剧了全球失衡7.经济和经济学都进入了一片未知水域8.金融全球化造成的当前混乱9.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个新生事物10.假如全球经济完全一体化,贸易失衡将不再成为问题11.只要移民流动仍被控制,全球失衡就是个问题12.政府政策目标与全球化无法同步13.政府介入外汇市场的实例14.应该重新考虑资本市场的开放15.投资者的资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三、纠正全球失衡必须循序渐进1.美国对于资本外逃依然脆弱2.美元外逃曾经发生过3.日本的回应4.格林斯潘的观点从何而来5.被遗忘的教训6.矫正美国贸易失衡问题需要多久7.美国迅速地打出白旗……然后又迅速地收了回来注释第七章 进行中的经济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一、美国的现状:次贷危机1.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特征2.重温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3.美国陷入泡沫破灭之后的困境当中4.政府金融机构支撑了美国的房产市场5.美国正在重走日本当年清理不良贷款的老路6.次贷危机的解决方式与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依然有所不同7.由于美国经济放缓,此次危机也许要比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更难应对8.住房期货市场预计房价将继续下跌9.格林斯潘与伯南克的区别10.更多的财政措施不可或缺二、中国泡沫1.中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经济泡沫的反差2.中国国营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三、德国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的选择欧元区需要一个新条约四、使世界经济能够应对“阴”态和“阳”态阶段注释附录 关于瓦尔拉斯与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思考一、新古典经济学派轻视了货币存在的理由1.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2.所有商品都有两种价格3.货币存在的理由4.专业化和货币5.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6.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7.货币的使用与信息不完全密不可分8.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均衡与完全信息下的部分均衡二、货币使用的福利含义1.与易货交易的对比2.劳动分工是价格和工资粘性以及刚性的根源3.在数学公式与生产现场现实之间的选择三、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