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长,兼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另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等。曾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克莱蒙·麦金纳学院任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理论。是著名语言学教授王力之子。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研究国际政治的部分学术成果和心得。书中既有关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思考,也有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的研究;既有对“文明冲突”的论战评述,也有对亨廷顿理论中荒谬的质疑;既有对美国外交思想传统与对华政策的分析,也有对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探索;即有对苏美争霸的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有对中美危机行为的比较分析……全书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见解独到,体现作者深深的社会关怀之心。
理论思考关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的思考提纲一、新思维的出现二、新现实的挑呀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启迪四、不同传统观点的归纳和比较五、新思路的探索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和目标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思维框架三、中国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态度四、中国外交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民族与民族主义一、民族概念二、民族与国家三、民族主义“文明冲突”论战评述一、亨廷顿理论及其反对意见二、“文明”的概念和划分三、文明和文化问题对国际政治的重要性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五、关于伊斯兰文明六、关于西方文明七、结语:政治含义亨廷顿理论的启迪与谬误一、“理性”思维的有限性二、“非理性”眼光的错觉三、在“诸神的争吵”中多几分超脱美国意识形态的新趋势一、美国意识形态演变的全球化背景二、美国的社会趋势和意识形态中的新观念三、美国意识形态的对外投射美国霸权的逻辑一、简单划一的意识形态二、立足于国内民主的霸权主义三、民主的扩大促进霸权思想的膨胀四、民族主义和基于国内体验的国际行为方式五、霸权行为的国内制约六、结论战略分析论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起源美国外交思想传统与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战略大三角”一、对中苏“一视同仁”(1972-1978年)二、“倾向北京”(1979-1984年)三、苏联因素淡化(1985-1988年)四、战略利益的重新定位(1989-1991年)五、分析与结论“遏制”还是“交往”?——评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高处不胜赛——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初探一、老问题、新发展,老现象、新解释二、调整评价尺度三、全球化和外部世界的挑战……美国恐怖事件的震撼苏美争霸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的强国之路冷静、冷静、再冷静——对当前美国与中美关系的几点观察中美危机行为比较分析Multipolarity versus Hegemonism:Chinese View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hina s Changing Role in AsiaFrom Paper Tiger to Real Leviathan:China s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49China s Search for Stability with America读书拾零摩根索理论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国家间政治》译序从国家间政治走向世界政治——《国家间政治》新版译序政如其人——读《基辛格传》《美国人民的历史》序《美国宪政历程》序言《光荣与梦想》中文再版序言《美国(列国志)》序言《美国国会与外交政策》序言一篇旧作的自省·收起全部<<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