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本书精选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希望能反映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之一端。
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第一部分 读书我的读书经历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我的一本“学习簿”学外语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吐火罗文的学习博士论文在德国读书10年重返哥廷根我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我和外国文学我的图书馆我和北大图书馆我的书斋我和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我最喜爱的书丢书之痛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看西谛先生读书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念冯芝生(友兰)先生我为什么喜欢读序跋我读《五卷书》读《罗摩衍那》译《家庭中的泰戈尔》读《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读《清代海外竹枝词》《德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固定搭配用法词典》序《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梵文原文影印本小引《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版序《中国翻译词典》序《东方文化集成》总序《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序《汤用彤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序《赵元任全集》序《薄伽梵歌》汉译本序《世界十大史诗画库》序《印度寓言》自序第二部分 做人做人与处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走运与倒霉牵就与适应谦虚与虚伪容忍成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谈孝隔膜毁誉论压力谈礼貌论恐惧论朋友漫谈伦理道德漫谈撒谎三思而行慈善是道德的积累一寸光阴不可轻长寿之道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