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荣,香港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副研究员,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已于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数篇。
内容简介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与“礼”在其中如何定位?以现代社会的状况来看,孔子之道是否还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关心中国文化的学者所不断思考的问题。本书透过古籍文献的疏理, 还原孔子学说的本来面目;使用今天的语言,重释古老儒学的核心概念;运用严密的论证,清除对儒学的流行误解;借助认知科学、演化生物学和大脑科学等当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重估孔子之道的现代意义。所探讨的或许是老问题,研究方法却绝对是新尝试。一步一步跟从本书抽丝剥茧的探索,读者将可以看到,即使“复礼”之说已不可行,孔子的“仁之方”则不但经得起时间之考验,还通得过当代科学的考查。孟子说“仁者无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序引言第一章 “儒家”释义一、“原儒”的问题二、孔子之时何谓“儒”的问题三、儒家起源的问题四、谁是真孔的问题第二章 孔子之道中仁与礼的关系一、仁与礼之主次问题二、仁是礼的必要条件三、孔子之道在于修起礼乐第三章 何谓“礼”?一、“礼”字释义二、凡人类社会皆有礼三、礼与仪四、礼与仿效五、礼与传统六、礼之所以七、礼与身份及地位第四章 人道与人性一、人道与ethics二、礼与亲亲三、亲亲与人性第五章 人道与礼义一、礼本道德说二、“伦理”与“道德”三、西方人道论的古今异四、“道德”作为虚位五、“德”的含义六、“义”的含义七、礼与义八、孔子所谓“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第六章 仁的内容一、理学家转失孔孟言仁之义二、仁人与仁术三、仁与群四、仁之方、金律、道德律与兼爱第七章 礼义之理据一、礼与治二、义与利三、人道论的两个层次第八章 重估孔子之道一、演化与道德二、仁之方与投桃报李三、情感与仁义四、直觉主义的问题五、传统与人道六、礼、法及效用七、总结参考书目一、汉语著作二、外语著作及外语著作中译本索 引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