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妮,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到农村插队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和小说。近年作品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诗集)、《世界何以辽阔》(诗文集)、《安放》(随笔)、《一直向北》(随笔)、《倾听与诉说》(随笔)等。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09 抵抗陈规戒律1. 迎新2. 墙3. 举手4. 点名和作弊5. 割裂的人6. 军训7. 方言和诗意8. 一篇演讲稿9. 我的动力10. 补记2010 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1. “90”后长大成人2. 一场演讲比赛3. 诗歌课4. 认识两个诗人5. 一本书的传递——北岛《城门开》6. 新闻和历史7. 学生名单和一盘散沙8. 发问9. 给大四上课10. 迷茫11. 学习的权利12. 做客13. 李亚驹14. 晏恒瑶15. 邓伯超16. 梁毅麟17. 田舒夏18. 卢小平19. 何超20. 余青娥21. 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22. 关于梦想23. 考试和作弊24. 你会说出真相吗25. 背景26. 唯有生命真实可贵附录 1:学生作业“回家”四篇“军训”两篇卖粮大地沉沉—— 一个大学生的“人物”作业我想,我正在飞附录 2:学生邮件王文慧的信俞晓龙诗歌《自由》邓伯超《我们没有北——文字篇》
评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