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學術研究範圍包括經濟增長、中國及香港經濟、宏觀經濟、人口等。他分別於美國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及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取得經濟學士及經濟博士學位。現時為多份國際專業經濟學報審稿人、芝加哥大學《人力資本學報》(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副編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觀察》編輯委員。他亦曾獲得第二屆全球傑出華人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1999) 以及中國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 (2004年)。雷鼎鳴,友儕皆呼曰雷公,致自少便深感老邁。廣東台山人,惜從未還鄉。幼讀於香港華仁書院,日與洋和尚遊,得窺其心法。同窗競相赴美,彼邦學府獎金又出手不凡,遂食指大動,隻身遠走天涯。寒窗十載,得芝加哥大學及明尼蘇達大學學士及博士學位。古有明訓﹕「學士稱秀才,博士即進士。」功名既得,難禁沾沾自喜之情,唯亦頓感前路茫茫。自知性好辯,一天無水可吹,則六脈俱廢,氣血盡塞,最佳職業毋乃乎當人之患耶﹖決意留美誤人子弟。建華紀元前六年,因懼花旗國凜烈寒風,自稱受吳家瑋建設亞洲麻省理工之感召,重回故土,於科技大學教壇上續其口沫橫飛之事業。先後受命出掌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及經濟學系,苦無寸功,恐被識破,遂奔走於全港及外地大小論壇無數,評頭品足,指天篤地,劍氣縱橫。亦頗喜吸採年輕人青春煥發之氣,到吾辦公室論道者,皆被抓住不放,無一倖免。出鏡過多,進出某類場所恐人認出,深感不便,退意早萌,應大隱於肩摩轂擊之鬧市,追歌逐酒,抑或小隱於流水潺潺之山林,著書立說,躊躇難決。
坐擁萬億,為何香港仍困愁城 ﹖滿城盡是天價樓、香港淪為「產子港」、好心做壞事的最低工資、副學士薪金比不上中六生……社會兩極化、畸形政治生態帶來紛紛擾擾,此刻的香港是否已走投無路﹖要求變,就得先拆局。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奉行自由經濟學的雷鼎鳴教授,沒有聲嘶力竭,反以客觀及嚴謹的論據,在此最新力作中,算清政經民生各方面的利害得失,得出「救港」的答案。作者直指社會既慌且亂,一切源於經濟停滯不前,GDP幾乎沒寸進;更殘酷的現實是: 二十年前,香港GDP佔中國GDP約四分一,今日卻只佔不足百分之四! 身份地位難保,香港如何力挽狂瀾? 他籲政府忌藥石亂投,「派糖」只能治標,要治本須放眼於刺激經濟增長;唯有正確解讀民意,認清深層次矛盾,針對樓價高企、民生困苦、政治亂籠等易燃問題下藥,寄望香港經濟能再次騰飛。港人須利用獨有的原創性及應變能力,構思更多新意念,配合政府吸納專才、投資教育這雙頭馬車,「活化」社會的上流力,才可由逆轉勝!
第一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1.1 未來三十年的中港博弈1.2 利用優勢保地位1.3 教育投入不足 地位難保1.4 「特設城市」、羅馬與香港1.5 擔任新意念的傳播者1.6 深圳大芬村的啟示1.7 經濟為甚麼停滯不前?1.8 生育率低企 與人口逆差1.9 2012:告別「人口紅利」迎來「人口赤字」第二章 路漫漫兮 上下而求索2.1 拆解香港當前政局2.2 從「5・16公投」可總結甚麼經驗?2.3 怎樣的投票機制才能反映民意﹖2.4 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2.5 社會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後果2.6 優質民主與政治兩極分化第三章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不平事3.1貧富懸殊是否在惡化?3.2 社會流動與機會平等3.3 再論香港的社會流動性3.4 是否需要「全民退休保障」?3.5 十年回顧 — 強積金是否行之有效?3.6 為甚麼「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不可行?3.7 最低工資缺乏學理依據3.8 最低工資的社會代價3.9 「標準工時」會否僵化勞動市場?3.10 應否建高鐵? —算一盤高鐵賬3.11 一拍兩散博弈 政改與舊區重建3.12 香港樓價高企的原因3.13 為甚麼大學生起薪點無寸進﹖3.14 內地孕婦湧港與居港「認購期權」第四章 坐擁萬億困愁城4.1 香港政府應如何善用儲備?4.2 外匯儲備夠了嗎?4.3 熱錢流入不足懼4.4 熱錢之謎 —央視也民粹?4.5 財政預算案、通脹疑雲與「荷蘭病」4.6 港元甚麼時候與美元脫鈎?
评论关闭。